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6篇
  29篇
综合类   37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农业投入产出、城市化进程及农民收入构成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岷江上游农业发展造成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2.
潮白河上游1961—2005年径流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潮白河上游流域内的气象资料和水文资料,利用时间序列对比法分析了1961—2005年该流域年径流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因素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揭示了流域径流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潮白河上游径流的年内分配极不平衡,年际变化大;年径流量总体上呈现出明显减少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的流域径流量平均值仅为60年代的75.8%,减少幅度较大。通过分析认为:降水、气温变化不是造成年径流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流域径流量的减少在很大程度上受水资源利用、土地利用、修建水库以及跨流域调水等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2014年3月对长江中游干流水陆洲、三八滩、金城洲和牯牛沙等江段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护岸工程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了工程区和对照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以了解航道整治透水框架工程实施对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为河流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及生态修复提供依据。在每个调查站点工程区内设置3个采样点,工程区外设置3个对照点,对照点在工程区上游或下游设置,选取水流条件不受工程区影响的区域,且保证对照点水深、岸边植被等条件与工程区样点相近。在透水框架工程区及对照区共采集底栖动物22种,隶属于3门6纲8科;摇蚊幼虫种类最多(占50.0%),其次是寡毛类(27.2%)和软体动物(13.6%)。水陆洲、三八滩、金城洲和牯牛沙等江段透水框架工程区底栖动物密度分别为1450、175、125和160 ind/m2,生物量分别为4.19、0.10、0.48和0.17 g/m2;对照区底栖动物密度分别为140、20、35和33 ind/m2,生物量分别为2.30、0.01、0.02和0.07 g/m2。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dM、H′和J的变化范围工程区分别为0.21~1.37、0.41~1.62和0.38~0.87,对照区分别为0.14~0.40、0.28~0.96和0.41~0.68。透水框架工程区底栖动物种类丰度、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表现出高于对照区的趋势,表明透水框架工程区群落结构较复杂性并提高了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可能与透水框架群能降低河水流速、减小河水对底质的冲击有关。  相似文献   
44.
基于河流生态系统相关理论模型以及鱼类适应与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对应关系,提出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四个属性:一般格局、空间连续性、空间异质性和时间过程,并选取33个候选指标用于构建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以期望值10代表各江段的最佳情况,赤水河各江段(赤水河镇、赤水市和合江县江段)的生态完整性相对较好,平均得分为7.16。赤水河各江段的生态完整性在时空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诊断分析显示,赤水河镇江段的时间过程受到一定的干扰;赤水市江段的空间异质性受到一定的干扰;而合江江段的一般格局和空间异质性均受到一定的干扰。建议加强赤水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并根据不同江段生态完整性的退化原因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5.
汀江上游流域生态水文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反映生态水文系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规律,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水文系统的干扰规律,为流域资源开发、灾害预防和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以汀江上游流域为例,以地形、土壤、植被、水文、水资源与人口统计资料为基础,从生态现状、水文条件、生态背景和人类活动4个方面共14个指标统计各个子流域指标的特征值。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汀江上游流域内35个子流域划分为五类生态水文分区,并对每个分区的特征指标进行分析并命名,同时基于分区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生态调控措施。分区结果能够揭示汀江上游流域生态水文特征空间上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能够指导具有不同生态水文特征的区域进行因地制宜的发展。  相似文献   
46.
长江中游地区双季稻安全生产日期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全生产日期是品种和种植方式选择、温光资源高效利用和生产季节安全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长江中游地区47个气象台站的逐日日平均温度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近50年(1960-2009)该地区50%和80%保证率的双季稻各安全生产期。发现生产中常用的80%保证率安全生产日期,后25年(1985-2009)较前25年(1960-1984)早稻覆膜旱育秧安全播种期推迟了3 d,早稻露地水育秧安全播种期提前了3 d,早稻安全移栽期提前了4 d,杂交晚籼稻安全齐穗期提前了3 d,常规晚籼稻安全齐穗期推迟了1 d,晚籼稻安全成熟期基本没有变化,早稻覆膜旱育秧条件下的双季稻安全生产季节天数缩短了4 d,早稻露地水育秧条件下的双季稻安全生产季节天数延长了1 d。本文列出了后25年各气象台站80%保证率的安全生产日期,按就近指导原则可以作为各地双季稻生产季节安排、品种和种植方式选择的依据。对比东北、华北、黄淮等地区,长江中游地区的气候及安全生产日期变化并不显著。除早稻露地水育秧安全播种期、早稻安全移栽期明显提前,有利于早稻提早播种、增加产量潜力外,其他安全生产日期的变化并不利于延长生长季节和增加产量潜力,其中晚稻安全齐穗期还略有提前。因此,从生产安全性的角度,该地区不能盲目地推广直播稻,机插稻也应重视安全生产日期的问题,搞好品种选择和播期安排。  相似文献   
47.
为了解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宜昌江段铜鱼的种群动态变化特征,基于2003~2005年、2009~2011年和2017~2019年在宜昌江段收集的9120尾铜鱼样本的基础生物学数据,运用FISAT Ⅱ 软件对种群参数和资源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2003~2005年、2009~2011年和2017~2019年宜昌江段铜鱼体长分布范围分别为118~416 mm、111~409 mm、107~380 mm,平均体长(平均值±标准差)为230.7±49.8 mm、217.5±54.3 mm、267.2±34.1 mm;体重分布范围分别为10~1000 g、19~889 g、16~816 g,平均体重(平均值±标准差)为195.8±123.6 g、153.2±118.6 g、250.3±84.2 g;生长指数b值分别为3.0151、3.0319、2.9775,均属匀速生长型;由Powell-Wetherall plot法和 ELEFAN Ⅰ 法拟合渐进体长L∞分别为535 mm、530 mm、500 mm;生长系数k值为0.18、0.14、0.15,属中等速率生长型;由体长结构实际种群分析估算铜鱼年资源量分别为1144927尾、1890899尾、2103556尾。研究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宜昌江段铜鱼为匀速生长型,资源数量增加明显,但生长速率减缓,存在小型化趋势。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黄河上游唐乃亥流域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并对年最大洪峰流量进行预测,为内蒙古河段的防洪减淤提供参考。【方法】借鉴集合预报的思路,依据模糊数学理论和马尔科夫随机过程理论,建立黄河上游唐乃亥流域58年来年最大洪峰序列的综合预估模型,对唐乃亥流域未来几年的洪水情势进行了预估,以冲刷内蒙古河段所需流量对应的唐乃亥站流量为目标流量,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结果】唐乃亥站未来5年的洪水将进入中偏大的状态,年最大洪洪峰流量在2017年达到最大,量级为3 520m3/s,但出现概率仅为33%;唐乃亥站在未来几年超过目标流量洪水出现的概率为33%。【结论】未来5年中,依靠上游唐乃亥的天然来水解决内蒙古河段淤积问题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49.
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资源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和2009年的4-6月间,对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资源现状进行了采样调查。共采集四大家鱼392尾,其中青鱼46尾,占11.73%;草鱼260尾,占66.33%;鲢54尾,占13.78%;鳙32尾,占8.16%。在这些四大家鱼中,性成熟个体较少,其中青鱼8尾,草鱼5尾,鲢、鳙各1尾。另外,它们的年龄结构简单,以低龄鱼为主,其中1龄和2龄鱼占81.6%。结果表明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资源匮乏,繁殖群体较少。  相似文献   
50.
研究长江宜昌江段鳙(Aristichthys nobilis)野生群体的性比、年龄结构、初次性成熟体长、繁殖力和产卵类型等生活史特征,为三峡水库生态调度方案的优化、鳙增殖放流和人工繁殖提供科学数据。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在长江中游宜昌江段月度采样,共收集鳙样本940尾,其中可区分性别个体135尾(♀68尾,♂67尾)。性腺发育达到IV期及以上个体共计55尾,其中雌鱼32尾、雄鱼23尾。繁殖群体雌雄性比为1.4∶1,体长370~900 mm,体重500~11 650 g,由2~7龄共6个年龄组组成。采用Logistic方程推算出初次性成熟个体特征,雌性平均体长480.1 mm,对应体重2 137.6 g,平均年龄3.33龄;雄性平均体长464.0 mm,对应体重1 937.5 g,平均年龄2.91龄。卵径(3.75±0.14) mm,大小分布呈双峰型,推测为分批同步产卵型鱼类。绝对繁殖力(390 000±79 000)粒,相对繁殖力为(72.4±3.0)粒/g,绝对繁殖力随着鱼体长、体重增长而增大。性腺成熟系数周年变化规律显示,宜昌江段鳙的繁殖时间为5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6-7月为盛产期。建议提高鳙开捕年龄,严格限制捕捞未性成熟个体;同时加强产卵场的修复和栖息地的保护,并定期实施合理的增殖放流和生态调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